top of page

!請務必注意!新冠肺炎/日常生活可分為9大感染風險等級!避免群聚是關鍵

已更新:2021年3月25日

全球疫情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,可能在一兩週內就有可能突破一億人感染,台灣在這波感染浪潮中也深受其害,部桃群聚事件尚未有減緩跡象,讓全台人民人心慌慌。

到底在疫情如此緊繃時刻,公眾場合到底能不能去?

其實美國德州德克薩斯醫學會曾對日常生活中不同行為,列出不同的感染風險,可讓民眾作為參考,在高風險區域時個人防護只能多不能少。


秋冬除了天氣寒冷讓病毒更活躍之外,民眾更常在窩在室內進行活動,美國德州醫學會針對一般民眾常參與的36項活動進行風險等級劃分,包含是否較多人潮聚集、是否足夠通風都是評斷的標準。


低風險


等級一:拆郵件、餐廳外賣、加油站加油、


等級二:打網球、露營


中低風險


等級三:超市購物、散步、跑步、騎踏車等戶外活動、高爾夫球


等級四:在飯店住兩晚、坐在醫生候診室、在公園、在別人家吃晚餐、去圖書館博物館



中度風險


等級五:參加聚會、去海邊、商場購物、送孩子上學


等級六:在辦公大樓工作、公共泳池游泳、拜訪親戚朋友、去美容院


中高風險


等級七:出席婚禮、葬禮、到餐廳吃飯、搭飛機旅遊、問候時跟朋友握手擁抱


高風險


等級八:吃飯店的自助餐、健身房運動、遊樂園、電影院


等級九:大型演唱會、室內體育館、500人宗教活動、酒吧



德州醫學協會主席戴安娜·菲特(Diana Fite)博士表示:「從這些數據表明,一般來說進行室內活動可能會您面臨更高的感染風險,像是健身房、酒吧、教堂都會面臨較高的風險。」 專家建議民眾若在人眾多的地方遵循社交的準則,並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,且避免不必要的群聚,才能減少感染。



參考資料 Texas Medical Association

文、圖/王芊淩


新聞來源:HEHO




3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