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投資型保單 銷售紅不讓


記者陳怡慈/台北報導 2021年8月18日 週三 上午6:27


資本市場交易熱絡、傳統型壽險的儲蓄特性大減、壽險公司競相推出商品,三項因素帶動投資型保單銷售火紅。

壽險公會昨(17)日公布統計,22家壽險公司今年前七月投資型初年保費(FYP)合計3,403億元、年增94.5%;其中,投資型年金更是強強滾,FYP成長力道高達135.5%。

多家大型壽險公司精算或商品部門主管昨日不約而同指出,投資型保單的買氣向來與股市榮枯呈正比,全球資金氾濫、股市牛氣沖天,為投資型保單銷售火紅帶來支撐。

保戶的資金從傳統型保單撤出,尤其是傳統型壽險,也讓投資型保單在琵琶別抱效應下受惠。而之所以有此改變,主因金管會去年4月與7月推出多項措施,傳統型保單的投資報酬率(IRR)變差、「儲蓄險」的魅力不再。

投資型保單賣出好成績,投資型年金又比投資型壽險更好,壽險公司主管說,主因投資型年金沒有危險成本,保戶繳的保費,可以較多用於投資,不像投資型壽險,得從保費中預留一些金額做為日後的身故給付之用。

傳統型保單不好賣,越來越多壽險公司投入投資型保單銷售行列,從早期多為外商公司天下,到本土大咖包括國泰人壽、富邦人壽、台灣人壽、中國人壽等都有商品推陳出新,也讓市場大餅持續變大。

壽險公會昨日統計也顯示,年金險也成長強勁,除了表現突出的投資型年金之外,傳統型年金前七月初年保費也成長45.9%。

壽險公司主管表示,傳統型年金成長,主因富邦人壽等推出新台幣利變型年金搶市,儘管宣告利率達到1.8至1.9%,但評估自身投資能力佳、有本事從投資市場賺回來;相較下,有的壽險公司進行商品決策時,卻是朝收了1.8%的保費,卻只能投資在殖利率僅0.5到0.6%的新台幣公債做思考,連帶錯失賺取利差益的機會。

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
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文字、圖片版權,請來信留言告知,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,若是您反對使用,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,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。聯絡信箱:chiping688@gmail.com


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